/
/
/
中国医药报(杨振华,追求阳光下的851理想)
公司动态 >

NEWS公司动态

中国医药报(杨振华,追求阳光下的851理想)

  • 分类:新闻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2-22 14:25

中国医药报(杨振华,追求阳光下的851理想)

【概要描述】

  • 分类:新闻报刊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2-22 14:25
  • 访问量:
详情

杨振华,追求阳光下的“851”理想
一个令人惊喜的发现

 

  1999年12月2日,在新世纪来临的前夜,从大洋彼岸传来一个鼓舞人心的喜讯:因研制开发“851营养液”而出名的女科学家杨振华教授,经过近10年不懈的努力,发现并从851营养液中分离出一种小分子物质“SBA”,它能促使多种癌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杨振华委托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和圣地亚哥抗癌公司做的实验证实了SBA在体内、体外的抗癌效果。她在北京举行的“新抗癌物质SBA研究报告会”上首次向国内医学界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

  据介绍,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病理实验室进行的研究证明:SBA能在两小时内迅速而有效地促使多种癌细胞凋亡,而白血病、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等细胞对SBA尤为敏感。圣地亚哥抗癌公司进行的动物试验表明:SBA具有显著抗癌活性,但对动物无副作用。实险报告显示:经过SBA的治疗,在对50%的前列腺癌裸鼠和25%肝癌裸鼠体内植入的肿瘤完全消失。

  福建医科大学的药效学和毒性试验表明:SBA与其他化学抗癌物质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各种实验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抑制机体免疫机能,研究者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实验手段进行的SBA抗癌机理研究证明,SBA可激活抑癌基因——RB基因(它可使RB蛋白去磷酸化与裂解),从而诱导癌细胞进入自行死亡程序;同时SBA增加了P53基因的表达。P53基因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它是人体的基因组卫士,能修复损伤的DNA,亦能使损伤严重又无法修复的细胞凋亡。

  杨振华在报告会上说,上述研究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人们多年来的疑问——为什么“851”对癌症病人的治疗有帮助?为什么癌症病人在化疗的同时服用“851”免疫功能有所提高?

  一时间,SBA及其发明者——杨振华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杨振华列传

  对于中国人来说,杨振华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她是一位优秀的女科学家。

  杨振华出生在湖南,是一位遗传学教授,毕业于福建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后又师承中国遗传学权威谈家祯教授,在上海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专修工程技术。杨教授曾执教于福建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并被聘为中山大学客座教授和厦门大学研究员。1985年以来,杨振华的多项发明在国内和国际获得多项大奖,她个人在中国、美国和欧洲等十几个国家拥有7项发明专利权,现在还有六项专利申请等待有关国家批准。1986年她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并授予“人民教师”勋章;1987年被国家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1987年,在“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上她获得个人最高荣誉——“一级骑士” 勋章;她还曾于1992年获“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称号;1994年三八妇女节获“巾帼建功”标兵称号;1995年以“中华女杰”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第四届妇女大会。

  杨振华是最早成功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科学家之一,她于1985年1月以生物工程技术发明了“杨振华851”系列产品,历15年经久不衰;1987年她创办了福州振华851生物工程研究开发总公司,并在北京、广州、西安、吉林、福州等地成立多个联营公司;1989年她与泰国正大集团合资成立福州正大振华851生物工程有限公司;1997年她收购了正大集团所持股份,成立了福州振华851药业有限公司;2000年改制成立福建杨振华851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早在1990年,杨振华就走出国门,先后在美国创办了比索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奔腾药业有限公司,一边从事抗癌药物的开发研究,一边成功地将“851”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对科学之梦的痴情

  杨振华深知,只有掌握科学武器,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文革”期间,在异常恶劣的环境中,她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偷偷自学营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在知识的海洋中苦苦求索。1983年,在著名生物学家谈家祯教授的帮助下,已在福建农学院任教的杨振化毅然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带上自己研究选育的菌种,只身来到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研究生物工程技术。白天,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晚上,她一人在冰冷的实验室进行细胞的分离、提纯、改造……漫漫长夜中,为使自己带来的菌种不被冻死,杨振华在身己内衣里缝了一个“子弹袋”,把装有菌种的试管插入其中,利用体热保温。为了防止试管中的培养液流出来,杨振华睡觉时只能保持半卧姿势。851系列产品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研制出来的。并先后通过韩国、日本、美国等权威部门的检测而进入国际市场。杨振华成了名人,851营养液风靡海内外。

  851的热销引起了一些科学家的关注,他们研究后认为,851发酵液的抗癌活性来自于大豆培养基的异黄酮。正当851如日中天的时,杨振华悄然来到美国,钻进了实验室,利用那里的先进仪器的技术,破解851防癌抗癌之迷。从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到中部的堪萨斯,她在多个研究所和大学实验室中物色最好的研究条件和研究人员,将产品所得利润几乎全部投入到研究中。

  美国的条件虽好,花费却是相当贵的。为节省开支,杨振华省吃俭用,绝大部份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度过。1997年,研究经费出现困难,而美国某大学的实验室总交出不令人满意的答卷,杨振华毅然辞退外方人员,孤军奋战。连续三个月,她每天只睡二三个小时,最后经过三个不眠之夜,终于从851中分离出能有效导致癌细胞自行凋亡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的SBA。这种小分子合成抗癌因子可穿过癌细胞,激活某些抑癌基因,使癌细胞自行死亡,而正常细胞则安然无恙。

  1999年4月,杨振华在美国抗癌研究会第九十届年会上发表了关于SBA的研究论文,引起欧美国家大药厂的极大兴趣,纷纷与之探讨合作开发事宜。对此,她坚定地回答:“我是中国人,我希望SBA抗癌新药首先在中国开发出来!”

  永远的追求

  多年来,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如美国、日本等)曾对851营养液中的有效物质进行过分析研究,认为其辅助抗癌功能来自大豆中的抗癌成份,如大豆异黄酮(genistein、diadzein)、皂苷(saponins)等。 杨教授并未停留在这个结论上,因为她发现将大豆异黄酮分离出后的851样品仍然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在美国,有的医生直接用纯的大豆异黄酮代替851给病人服用,发现疗效不如851。许多科学家认为,851的神奇功效肯定是来自其独特的细菌发酵产物。

  十年如一日,杨振华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经历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分记出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纯物质——SBA,自此解开了851抗癌辅药的秘密。目前,SBA已在实验室采用化学合成工艺成功获得,并用于细胞实验和动物试验。这一发现目前已申报了中国和美国的专利。

  那么,什么是SBA,它如何使851具有抗癌辅药的功效呢?SBA是从851营养液中发现的一种小分子的新型抗癌物质,它能引起多种癌细胞自行死亡(凋亡),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但对正常细胞无杀伤作用。细胞凋亡是目前癌症研究中的一项热门课题,它是人们清除异常细胞的重要方法。科学家们认为癌细胞正是异常细胞凋亡作用被抑制而形成的,所以,诱异癌细胞进入凋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医学院病理实验室进行的近一年的研究证明:SBA能在两小时内迅速而有效地引起多种癌细胞凋亡,特别是对白血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这也说明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许多白血病和乳腺癌病人依靠851延长了生命,不少人至今健康地活着。

  在美国圣地亚哥抗癌公司进行的动物试验表明:SBA具有显著抗癌活性,但对动物无毒副作用。移植入人体前列腺癌DU145的裸鼠,癌重抑制率高达84.6%;移植入人肝癌LCI—D35的裸鼠,瘤重抑制率达64.0%,从裸鼠体重贡线和肿瘤病理切片上看不出毒副作用。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SBA的抗癌机理正被揭示。例如,科学家认为:为引起癌细胞凋亡,必须激活细胞内称作 caspase的蛋白酶;对癌细胞的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表明:SBA通用激活蛋白酶使PARP和Lamin B蛋白发生裂解;同时SBA还使多种癌细胞的RB基因活化,诱导其调亡。实验还证明:SBA增强了P53基因的表达。P53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是人体的基因组卫士,它能修复损伤的DNA。当DNA严重损伤而不能修复时,它又有促使细胞凋亡的作用。P53基因表达的增强还有助于提高化疗的效果,这也解释了很多癌症病人通用服用851能顺利接受化疗的原因。

  杨振华并没有满足眼前的成就,她是一个心中有着远大理想的人。尽管在科学的道路上多有坎坷,但是,在她心是却永远充满着希望的阳光。是的,对于人类来说,理想永远是不落的太阳,杨振华,一位用毕生精力追赶太阳的人